俯瞰岱山,山海共生,绿蓝泼墨。山与海,赋予了舟山岱山多姿多彩的自然图景,也描绘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底色。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茔禅师房观山海图》中,描绘了经过东海蓬莱时的印象:“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明清时期,岱山的“蓬莱十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揽胜,留下许多赞美岱山奇丽风光的千古篇章。
那山海相依独有的海岛乡韵,是岱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的底气来源。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岱山海岛乡村面貌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变,交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分答卷。
眼下,岱山正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大力实施城乡提升工程,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深入实施“小岛你好”共富行动,全力打造海岛乡村画廊岱山样板。
一村一品乡村面貌尽显全域美
沿着岱东镇板黄线前行,路两边的大片农田里,已整改完的土地生机勃勃,菜畦上冒出绿色的菜苗,大片的耕地呈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农业作业环境。原本遮挡视线的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里,藏了个“半海半田半片街”的综合体——龙头-鹿栏晴沙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将艺术与商业、文化与生活相结合,以农业种植、观光游乐、轻食餐饮、田园民宿四大核心业态为主线,打造休闲乡村新社区。
走访中得知,原本靠近农田的一排村居,通过闲置农房流转、租赁等形式,整合成这个综合体项目,房子以推倒重建、改造等方式实现了“新生”。
“把集田园、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藏’进村里,可以辐射到周围几个村的数十家民宿,带动村民共富的同时,还延长了东海郊野公园至鹿栏晴沙的业态布局。”岱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多元化的休闲场景,让游客来了留得住,留下有得玩,进一步打响岱山“农文旅”金字招牌。
一村一品,村村美景。除龙头村打造独具韵味的“半海半田半片街”外,岱山已集中资源建成花园村庄10个、和美乡村22个,展现了一幅“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海岛乡村画卷。
沙洋村的风筝墙绘、涂口村的徐福文化、凉峙村的港湾沙滩、秀北村的白墙黑瓦……行走在岱山,一个个别具匠心又各具特色的村庄,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在衢山镇三弄村,处处彰显人和、家和、村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一米菜园”,田野里的巾帼共富工坊,处处散发着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岱山不仅做足点上精品村,还按“一带一主题”的要求,打破乡镇、行政村界限,将各具特色的乡镇、行政村、渔农业产业项目等串联,打造美丽乡村特色示范带。
“蓬莱乡韵”共同富裕示范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示范带位于岱西镇和东沙镇范围内,自双合村起,经前岸村、摇星浦村、火箭村、海丰村、东沙社区、泥峙村,终点为燕窝山码头,涉及2个乡镇、7个行政村。该示范带西起舟岱大桥东至燕窝山码头,连接两大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有利于加快岱山融入上海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带,将有效带动沿线村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岱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蓬莱乡韵”共同富裕示范带,是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的一次组团式共建。
组团共建,实现了村与村之间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通过全域化、集群化发展,美丽乡村从单体到抱团,坚持‘建设与运营’并重,进行品牌化、平台化、市场化运营,让美丽生态有产业筋骨支撑,释放出内生动力。”岱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岱山正以全域视角布局,为打造共富版图的“三农”风景增光添彩。
科技强农盐碱地变现代农业园
发展数字乡村是数字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激发了县域数字经济活力。
在岱山,插上数字化智慧“翅膀”的现代农业正释放蓬勃产能。
走进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辽阔的农田上无人植保机、平移式喷灌机、无人拖拉机正在忙碌地工作,育苗工厂和无土栽培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油菜苗喷滴补水。
岱山县是传统盐区,2005年起实施盐田废转。为解决土壤盐渍化、淡水资源匮乏等问题,2017年以来,舟山市规模最大的盐田复垦项目——岱西火箭盐场作为“试验田”实施综合改造。如今,撂荒多年的盐田实现华丽转身。
从盐碱地到丰产田,从闲置地到产业园,海岛农业加速“破圈”,涌现出一股澎湃新动力。
岱西火箭盐场除了开展土壤改良、节水循环外,还通过无人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新质生产力,打造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海岛农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在农业产业园西兰花种植区内,运营方周理达正操作一辆长达百米的自走平移式喷灌机开展作业。“产业园内20万元以上的农机设备超20台,包括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有了这样一套智慧农业系统,我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周理达说,通过智慧化、数字化赋能,他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园区内上千亩土地。只需轻轻点击手上的智能设备,依托分布在田间各处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土壤湿度、土壤盐分、气象数据、虫害种类等信息一览无余,为农场科学种植提供数据参考。
走进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蓬勃生机扑面而来。无土栽培的蔬果层层叠叠铺展着,品种多样的农作物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目前,产业园内建设了可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粮油-蔬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5亩自动化蔬菜育苗工厂、15亩智能玻璃温室、150亩连栋大棚和250亩未来农场,集成展示自动化农业设施设备、种植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无人驾驶农业生产机械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
“我们打算从一粒种到一盘菜,实行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是农业生产方面的改进,还包括产业链的延伸、延长,以此提高农业附加值,让农业产值得到跃升,最终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岱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不仅让农业生产更现代,也让乡村更智慧。作为全省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近年来,岱山借助未来乡村建设契机,集成“海上一体化平台”;以河库联网工程、视频AI组件等为基础,开发建设县旱情预警与调度应用,助推海岛水资源集约利用。
重点突出“海岛、未来”两个主题,做好资源转化文章。迭代建设多跨协同的乡村振兴重点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乡村大脑+产业地图+未来乡村”建设格局。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生活、数字教育、数字交通、数字文旅、数字养老、数字健康等新场景落地乡村,创新有机统一的新人居空间。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岱山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现代农业更高峰不断迈进。
建强产业
答好海岛共富“幸福卷”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
岱山县建强乡村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各个村落根据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以产业之美助力乡村之美,生动演绎“以更美促更富”的乡村振兴进行曲。
在高亭镇南浦、大峧和美乡村示范村,这里的场景建设围绕“南浦归帆海上粮仓”主题,以“亮点彰显、需求达标”为思路,具体推进实施“四大特配场景、五大标配场景”,努力实现自然景观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是建成一个“海岛研学、数智农旅、颐养普惠”的乡村共富联合体。
在秀山乡秀北村和美乡村示范村,通过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和企业与村联合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各村经济合作社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入股形式共同开发建设,为秀山提供餐饮、娱乐、智慧停车等服务业态,同时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休闲旅游服务。
以“八有”规范化建设为牵引,秀北村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强力实施“村企联建、全域共富”行动,推动村闲置资产和资源盘活。为顺利承接产业工人住宿需求,村里修整盘活竹山头闲置集体老房子60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可增加35万元。
秀南村则成立了强村公司,与常石集团洽谈开展樱花公园绿化养护保洁项目。借力三礁风情街整街整治,秀东村收储闲置农房6套,并承接惠生海工物业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
在衢山镇凉峙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当地把打造产业场景作为凉峙村示范创建的重中之重。以打造长三角海岛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该村产业场景中的支柱产业,凉峙村在原约70余家民宿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引导,盘活存量废弃民房等方式,逐步淘汰低端民宿,增加高端民宿比例。同时大力发展相关旅游配套产业,包括沙滩游玩、出海休闲渔业、亲子互动、露营等项目。近年来,凉峙村成为舟山市新晋旅游网红打卡点。
2024年,岱山县创成省级未来乡村3个,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我们将加快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计划到2025年完成13个创建目标,打造幸福生活共同体。”岱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乘着舟山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东风,岱山小长涂岛围绕“军港+研学”功能布局,大力推进“海岛乡村游”等文旅产业。秀山乡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年初至11月底,接待游客为76万人次。
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以“一镇一品”打造农特产品为抓手,岱山县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积极发展美丽经济、电商经济,累计建成共富工坊62家,吸纳就业人口4906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300元。“一村一策”持续巩固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帮扶攻坚行动成效,培育农创客120名、现代“新农人”2931名。2024年,岱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
在岱山,越来越多的小岛和乡村,不仅拥有“诗和远方”的浪漫,也写满了百姓生活的幸福点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