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下乡,科技小院助力产业振兴;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智慧农业,打造和美乡村;农村电商,把流量引向田间……泉城广袤田野上,一幕幕智慧场景精彩呈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带来澎湃动能,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让乡村振兴有“智”又有“质”,让广大农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科技小院 看农业里的新质生产力
“我觉得咱们西瓜嫁接苗的工作还是得优化一下……” 7月17日,在历城区唐王街道一片绿色的汪洋中,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曦正和种苗种植工人探讨西瓜种苗的选育技术。
这里是锦尚田育种育苗基地,同时也是连接农业研究员和田间地头的“桥梁”——唐王街道娄家-锦尚田科技小院项目。
科技小院是集科研、教育、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农业科研机构,为属地重点种业企业提供集科研推广、理论实践、人才培育、生活居住于一体的舒适平台。
“我们的科技小院目前还在筹建当中,课题是‘西瓜嫁接苗工厂化育苗流程的优化’。”张曦笑着介绍,当前正在进行一些关于培育幼苗的基质配比相关的试验,“除了小院以外,我还会去省、市农科院,我的课题比较‘大’,得慢慢细化。”
张曦表示,当前小院正在和育苗基地联合研究种苗的基质配比,如达到符合预期的阈值,将进一步帮助基地节本增效,助推基地更好地开展工厂化育苗。
目前,唐王街道已在崔家村、颜家村、娄家村建成科技小院,并预计在石徐、纸坊等村民宿基础上改造、建设科技小院。
不同于四季都有育苗工作的娄家-锦尚田科技小院,夏季是崔家、颜家两处科技小院最繁忙的时候。夏季的几个月里,试验田要完成植保、夏收、夏播、追肥,从青绿到金黄再到青绿。
“我们的专家组6月到7月的行程一是其他黄淮麦区的基地,二是国家南繁基地。在结束外地科研后,还会返回唐王指导夏播生产。”颜家-鸿翔种业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孟剑介绍,颜家-鸿翔种业科技小院是山东鸿翔农业科研育种基地牵头筹建的,目前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陈化榜教授合作,主要进行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育种实验和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研发。
科技落地生根,不仅生长出田间地头的硕果,还伸出粗壮的枝条。
“目前,这两处科技小院已被济南市科协认定为市首批科技小院。”唐王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我们还将组织唐王的‘乡村振兴科技顾问’到科技小院,发挥‘1+1>2’的作用,让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最适合的优质品种、最具竞争力的科研成果落地在唐王,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为农业生产赋能‘新质生产力’。”
科技小院为农业生产赋能“新质生产力”
“数据新农资” 实现乡村华丽“智”变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数字”带来了全新的改变。走进三涧溪(山东)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一个个直播间内主播正忙得热火朝天……
“看看我们的章丘铁锅,是纯手工打造而成……”正在直播的是三涧溪村的村民高淑华。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不善于电脑打字的她,这段时间却经常活跃在互联网上,通过短视频展示乡村生活,带动家乡农副产品销售,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网红”。高淑华告诉记者,现在她的直播间里不仅有章丘铁锅、龙山小米、白云湖蒲苇编织品等章丘特色产品,还有茶具、国画、扇子等大众喜爱的产品,一年可以给她增加近3万元的额外收入,这一切都得益于三涧溪电商集团的帮助和支持。
“现在是数字赋能乡村时代,乡村当中用数字来说话,不仅在乡村治理上有效,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比如说一、二、三产业可以通过数字联结成一张网。”谈起三涧溪电商基地,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告诉记者。
近年来,三涧溪村依托数字赋能智慧乡村建设,以“数据”创新赋能基层治理,绘就了一幅乡村治理的崭新画卷。联合浪潮集团建成“数字三涧溪治理体系”,让数据统一、资料规整。整合本地数据、共享全区开放数据,构建“基层治理数据库”,奠定数据管理的基石;基于数据库,利用数据模型,建立人、事、地、物、情、组织的动态数字档案,为乡村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如今,走进三涧溪村数字服务中心,“三涧溪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平台”大屏动态展示着乡村党建、村务组织、产业管理、积分共治、人才振兴等情况,犹如一个可视化的乡村治理“大脑”,实现了“党务”“村务”“财务”数字化管理,一屏纵览,可看可查可研判,做到了人口清、户数清、产业清、问题清,乡村动态时刻“尽在掌握”,赋能基层科学施政,有效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力量的“介入”让乡村治理“动”“静”结合,全方位覆盖服务场景。“静”能通过一个乡村治理大屏纵观全村各项工作动态,“动”能将便民服务、网格管理、村务工作都“装”进小小手机,实现了“随身随时随地”微网格治理服务。
如今,“齐鲁样板”三涧溪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浪潮的推动下,正乘“数”腾飞,飞向更加遥远、广阔的新天地。
三涧溪电商集团直播间
“数智”赋能 农民种下“数字水稻”
走进荷花路街道苌家庄村的田间地头,一幅幅由智慧农业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荷花路街道首次引入了智能插秧机,为100公顷稻田披上了智能科技的绿装。
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智能插秧机不仅效率高、插得直,还能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连续工作。插秧机利用先进的GPS技术,能够自主规划最优的插秧路径,实现自动化驾驶作业,每小时作业量0.67公顷,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确保了插秧环节的规范与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颇具盛名的荷花路街道稻田画正在同步“下笔”。稻田画筹备工作中,智能农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育秧阶段,机械育苗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让育秧工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与高效。
机械育苗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种子和土地资源,确保秧苗健壮且分布均匀,有助于实现高产稳产。选用省农科院精心育成的中熟水稻“圣稻22”,预计亩产600公斤以上,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北斗卫星的高精度定位,工作人员能够精确规划每一块秧田的布局,确保秧苗的排列既整齐又合理。“高精度定位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误差,为后续的插秧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荷花路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清晓介绍。
“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施技术,能够轻松应对病虫草害的威胁,确保水稻健康生长。”王清晓表示,在稻田的植保工作中,无人机喷淋农药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喷洒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草害的分布情况,实现精准施药。这种高效精准的智能飞防植保方式,不仅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把流量引到“地头” 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商河是传统农业大县,各类“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声名远播,山鸡蛋、老粗布、糖酥火烧、豆腐皮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商河特色产品,也是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 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土”特产、“土”品牌的影响力,让“土特产”变“金饽饽”,争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成为商河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日前,记者走进商河老粗布产业“安琦布业”的电商直播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一名农村妇女正在娴熟地操作着老式织布机……“看到这种老式工艺制作出的土布,心里莫名的踏实。买回来确实质量不错,摸起来手感也好,特别舒服。”一条网购追评,也反映出当下网友对老品牌、老工艺较为认可。
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在电商时代焕发光彩
老粗布是商河的传统老品牌、老产业,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借助电商的翅膀,2020年“安琦布业”营业额增长了近80%,到2022年就已突破1000万元,成为商河老品牌在电商领域“破茧成蝶”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今年1-5月份,商河全县直播产品销售额达3.29亿元,一单单快递从商河发往全国各地,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起来”,近几年线上线下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500万元。近年来,商河县还开启大规模“电商村长”培育之路,成立培训学校,引进专业团队,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懂农业、懂电商、懂市场的“新农人”,目前全县有电商从业人员5万余人。
借助新媒体电商渠道“推波助澜”,商河县积极搭建电商园区载体平台,一对一精准对接,开展培训讲解、业务指导、金融支持等服务,“全程陪跑”帮助“老”品牌转型触网。
在推动本土企业“上云上链”的过程中,商河县的“壹亩地瓜”成为天猫、拼多多、抖音TOP品牌商家,天猫平台地瓜品类全国第一,蔬菜类目全国排名第一,并成为全国薯类供应链龙头;斯伯特“诺特兰德”品牌连续两年荣登抖音年度品牌榜,在各大平台营养保健类目销售业绩第一名;“朗威”品牌哑铃单品在天猫平台销量全网第一……如今,从传统农业大县到农村电商强县,商河从小县域构建出的农村电商大生态已成效初显。在这场由“大”向“强”的突围战中,商河披荆斩棘,先后获得“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淘宝直播村播计划试点县”“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一个个国字号、省字号荣誉称号,在搭建“县域电商高楼”的商河样板中,继续迈出坚实的步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