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山东将数字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全面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
黄河口大米产于黄河三角洲一带,尤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为多,所产的大米以其颗粒均匀、晶莹剔透、粘度适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成为稻米中的上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12个优势区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垦利区黄河口大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列。垦利区水稻总生产面积20万亩,年总产量7.5万吨。
垦利区将水稻产业作为绿色种植业和生态产业扶持发展,推动黄河口大米走生态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大力唱响黄河口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为公司、浪潮公司、麦港数据合作,共同建设了基于5G的水稻种植生产监管平台,为水稻种植的信息化做出了探索。
主要做法
2020年,垦利区组织实施了水稻种植生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建成区级管理中心和永安镇水稻生产示范区、安装华为5G物联网传感器(土壤墒情、环境、气象、虫情)120处,购买了为期五年的北斗云科提供的遥感影像服务,共监测2000亩。通过水稻种植生产监管平台,逐步实现监管水稻产业化发展状况,动态监测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化主体发展情况、稻田画农业观光发展等。并根据地方产业特色,汇聚全区粮食等特色产业的产量、产值、分布等详细情况,实现对具有示范作用的生产主体精准化的动态跟踪和综合展示,提高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科学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生产全流程管理平台包括地块管理、种植管理、生产加工管理、溯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从种子/育苗、选地、整地、土壤消毒、施肥、灌溉、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前检测、采收、加工全流程质量管理和追溯。
水稻种植环境监测平台包括地理信息展示、环境监测,通过物联网和各种传感器把水稻种植产区的实时种植数据信息,包括田块信息、土壤信息、种植品种、空气温湿度、光照时数、土壤温湿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把这些数据进行存储;视频监控,软件系统中可以实时查看各水稻种植产区的视频监控图像,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随时可远程控制水稻种植产区内摄像头360°无死角旋转、变焦,实时监控育秧、水稻生长发育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物联网设备控制,在办公室或者外地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实现各物联网设备的控制与调整,并把控制信息和持续时间数据进行采集。
系统对水稻种植产区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实时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环境数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
特色亮点
种植技术智能化
5G技术将让农业更加精准,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气象信息等,实现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等功能,并且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最终达到精耕细作、准确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
农业管理智能化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由智能监管农作物所缺要素(例如养分不足、病虫害的预判),及时补给。5G技术的“快”就是让人对机械的命令立即到达执行。同时让种植过程更加公开化,在5G的强大技术支撑下,可以实现实时发送图像数据让人们了解菜园作物状况。也就是消费者可以随时进入网络观看种植过程,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用的药剂、肥料,让大家放心食用。
劳力管理智能化
在5G技术支持下,农产品种植可根据信息数据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即使劳动力和能源较少,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和质量。智能农场设备的使用,可以自动打开和关闭温室的窗户,并自动供水,从而解放劳动力,而无人驾驶拖拉机则可实时向管理员提供障碍物数据,并且重定路径。
应用成效
垦利区全区建成水稻种植生产监管平台,永安镇水稻生产示范区三处、安装华为5G物联网传感器(土壤墒情、环境、气象、虫情)120处,购买了为期五年的北斗云科提供的遥感影像服务,共监测2000亩,并以水稻种植生产监管平台为基础,推动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种植技术培训和直播带货等配套服务在一个平台协同运行,做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培育改造提升乡村振兴新动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