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余杭近年来的崛起,便是因其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十多年前播下的创新“种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继而形成一片数字经济的“热带雨林”。
在“冲刺3000亿元”的当下,余杭亦着眼未来,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160家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创新企业和机构携手在余杭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5月,余杭又启动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
6月,余杭启动“中国飞谷”建设,锚定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目标,打造一核两翼、全域发展、有核无边的低空经济总体布局;
8月,余杭携手浙江大学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计划5年内研制不少于30款先进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
竞逐新赛道的底气,源自余杭全力实施“创新策源工程”,打造科研重器集群体系。这也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力量。
经过5年建设,落地余杭的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预计今年底试运行,“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将成为可能。目前,余杭还在全力争取杭州市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户。
经过多年建设与布局,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在今年成果频出。
如之江实验室研制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搭载国星宇航卫星登上太空;良渚实验室夏宏光教授团队拿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荣誉——卓越奖;天目山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成功首飞……
而为推动更多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余杭今年发布了“玉鸟计划”。其目标是构建完善以人才驱动为内核,科研侧、企业侧双向奔赴,园区、平台、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余杭,正以科技之“新”,带动产业“质”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