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长虹美菱实现“韧性增长”,2024营收再攀高峰!

长虹美菱实现“韧性增长”,2024营收再攀高峰!

日前,长虹美菱2024年年报正式出炉,经营态势稳中有进。数据显示,2024年,长年虹美菱营业总收入达286.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7.32%;归母净利润为6.99亿元,跑出上扬曲线。“长虹…

日前,长虹美菱2024年年报正式出炉,经营态势稳中有进。数据显示,2024年,长年虹美菱营业总收入达286.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7.32%;归母净利润为6.99亿元,跑出上扬曲线。

“长虹美菱此次业绩增长,是‘稳’在基础牢固、‘进’在动能集聚的结果。”据行业内专家分析,在家电行业中,长虹美菱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市场竞争力,整体来看,长虹美菱的高质量发展也预示着中国制造正在由大到强,中国民族品牌正不断崛起。

 产业链协同优势不断凸显 

 长虹美菱韧性提升

近年来,中国制造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凸显,依托智能制造升级与绿色技术迭代,家电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叠加海外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出口业务呈现一定增长。

自1983年成立以来,长虹美菱历经42年的风雨兼程,已从一个冰箱制造小厂,成长为现如今横跨冰洗空、生物医疗、生活电器的综合白电品牌。“长虹美菱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引擎,通过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培育产业新动能。”长虹美菱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长虹美菱推出了M鲜生、冻鲜生系列冰箱、蓝氧烘护机及鲜活水茶吧机等创新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聚焦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长虹美菱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推出了全球首款风冷无霜低温保存箱,不仅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更以技术实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长虹美菱积极响应绿色低碳趋势,推出变频商厨等节能产品,助力“双碳”目标,以提升产业“含绿量”,增强发展“含金量”。针对空调产业,长虹美菱则聚焦“全无尘、客餐柜”两张产品名片,推出 Q7D“全无尘·自由风”挂机空调、Q7V“巨能省”柜机空调等重点新品。

在产品线多点开花的同时,长虹美菱还积极推动产品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长虹美菱已在国内外拥有多个制造基地,并凭借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实现市场的广泛覆盖。

“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长虹美菱追新谋智

在日前成功举办的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长虹美菱携一系列创新冰洗产品经验亮相,以AI赋能一站式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彰显了其在智能化、物联网方面的硬核实力。

其实,早在2020年,长虹美菱就开始布局5G技术,通过联合安徽联通、科大智联、中科类脑以及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构建基于5G、云+智能AI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建立了“菱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凭借坚实基础,长虹美菱5G智能制造工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此外,长虹美菱还联合量子企业国盾量子,共同研发了量子工业网关,将量子技术赋能智能制造。长虹美菱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虹美菱还将继续打通断点、堵点,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在“智改数转”浪潮中,长虹美菱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主导地位,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号召,积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并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充,显著提升年产量,为亩均效益提升注入新动能。

去年以来,长虹美菱积极响应“两新”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及产品“以旧换新”。“我们积极开展‘以旧换新 美菱鲜行’、‘家家补计划’、‘村村换工程’等活动,为用户打造最适合‘以旧换新’的产品。”长虹美菱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智能化生产线赋能技术创新,更多的好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也助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走向在延续,“好”的态势更明显。长虹美菱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美菱正以不破不立的信心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能,致力于为全球亿万消费者带来更新鲜、更美好的生活。未来,长虹美菱将继续加速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质生产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xzicn.com/gdzb/znzz/2442.html
上一篇前两月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2.8% 浙江制造业加速向“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力龙5

作者: 力龙5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1688011@qq.com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5168801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2:30,节假日无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