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20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大视听产业集群、竖屏微短剧赛道、横店迎来高铁时代等关键词引发热烈讨论。
20年光影交织,横店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形成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构建了完善的影视产业服务机制,为浙江创建文化强省提供了全域影视化的创新样本。
20年前的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设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下称“实验区”)。这一决定,不仅为横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横店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勇立影视潮头,引领行业的发展。”实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20年间,实验区年销售收入从最初的0.3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95.62亿元,增长了527倍;入区企业数量从28家激增至2135家,增长了75倍;年接待剧组数量更是从73个跃升至489个,增长了近6倍。
这一组组数据,生动反映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20年来的蓬勃发展。
破冰先行
2000家影视企业扎堆小镇
《庆余年2》《玫瑰的故事》《墨雨云间》……近期,一部部由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出品的精品电视剧持续引发全网观众的追剧热潮。
从原本着重数量,到牢牢确立影视作品“质量第一”的主线,横店正在踏浪升级。
2004年,横店成为全国首个集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伴随实验区而来的是种种政策红利:电影审批权下放至实验区;入区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用地倾斜、财政补贴、上市奖励等优惠政策。
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实验区挂牌当年,华谊兄弟、博纳影视等28家知名影视公司落户横店。2004年开始,东阳市出台《关于支持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创全国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先河。20年来,实验区围绕企业集聚、人才集聚等核心要素,相继出台了30余个影视产业扶持政策,为打造全国最优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实验区已入驻影视企业2135家,其中8家排名全国前十,涉及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版权保护、发行、交易、投资等影视全产业链。横店已然是全国影视文化龙头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
随着影视企业不断集聚,产品也不断出新出彩。为让“横店出品”成为精品的代名词,实验区大力实施“横店出品”战略,唱响主旋律,入区企业主投或参投的作品,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大奖,总数超200部。
实验区还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宽国际视野,搭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影视展等国际平台的推广渠道,影视出海持续“破圈”。近年来,新丽传媒、欢娱影视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芈月传》《延禧攻略》等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播。此外,已入区的九州、点众等微短剧头部企业打造的海外短剧App,正在开辟微短剧出海的“新航线”。
迭代升级
让剧组拍戏无后顾之忧
日前,国内首部听障人士手语古装剧《王妃归来》在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基地完成拍摄。制片人戈李扬介绍,“横店产业配套完善,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尤其是华夏文化园有现成的置景,拍摄点也都预留好了照明电线,剧组来了扭上灯泡就能拍,省心又省钱。”
如今,横店已建成从秦汉到唐宋、明清到近代各类影视拍摄场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2000多个场景应有尽有,累计接待剧组超过4000个。
时光拉回10年前,彼时的横店影视城,优质拍摄场景较少、能承载的影视题材类型较为单一。此外,从全国层面看,各地影视基地同质化竞争激烈,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
为破题,实验区勇当试点改革先锋,先后承接完成了超过20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成功建成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并高质量完成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试点建设工作。
此外,横店相继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构建包括电影审查中心、电视剧审查工作站、横店影视产权交易中心等在内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创办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首创演员公会,为“横漂”提供便捷服务;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横漂”演员职称晋升办法,成立横店影视业法治中心等等,涵盖了法律咨询、演员管理、党群服务、创新创业、剧组服务、产权交易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为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优质服务,满足了影视企业和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改革力度之大、变革内容之新,让正午阳光影视公司董事长侯鸿亮不禁感叹:“东阳是懂影视的!”
聚焦影视服务业态,多年来,实验区不断增加资源投入,完善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设备租赁、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全产业链配套服务,为影视拍摄制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统计显示,目前,在横店追梦的“横漂”演员累计注册量已突破14万人,产业配套基础工种人员和影视美术工匠数量也位列全国首位。
创新跃迁
高科技开拓产业新空间
演员站在高10米、弧长36米的LED大环屏前,大屏里随时切换着不同季节的森林场景,景与人虚实结合,镜头内直接生成最终图像画面。
这是由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横店影视城联合打造的第三代数字虚拟摄影棚。其整合了实时数字影像、实时光影渲染、实时摄影机运动跟踪、实时运算等众多前沿科技。“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后期前置’。”时光坐标影视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虚拟拍摄技术,剧组可以将一些后期环节前置到拍摄阶段,大大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如今,实验区已合作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拍摄系统,已储备超8000分钟数字高清全景影像素材、4000多个三维模型库,引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道具制作生产线;实验区还探索开发虚拟拍摄技术,建设影视云,进行实时拍摄、跟踪、渲染、合成,后期前置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大力发展虚拟拍摄技术,是横店聚焦后期制作短板,加快推进影视工业化,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作为影视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实验区把“先行先试”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2021年,横店围绕数字化改革,率先启动横店影视文化大脑建设,并成功推出了“横影通”“横好拍”“政企通”“供应链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
同时,实验区还积极招引重大科创平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华东创新中心成功落地,爱奇艺、优酷、时光坐标等虚拟拍摄项目高效推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交互与沉浸式呈现技术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都标志着横店影视产业的科技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建设实景拍摄基地受到土地限制,因此我们无法无限扩张,只能向科技要效益,向服务要生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天福坦言,在把部分拍摄基地变成酒店、宾馆、游乐园、影棚等多业态共存的景点之余,横店瞄准影视工业化方向,主动转型提升,从传统实景转向数字化工业化。目前横店已有130多个高标准摄影棚,投资30亿元建设的29个高科技数字化摄影棚也已全部投入使用,为制作影视作品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勇立潮头
多元融合开辟新兴赛道
高空跳伞一跃而下,横店全景由远到近,刺激又震撼;坐着热气球、直升机等俯瞰景区,气势恢宏的宫殿和自然美景相得益彰;乘坐飞机前往上海、建德等周边城市,感受飞“阅”之旅……这是眼下可以在横店沉浸式体验“云”游景区的高空新方式。
横店拥有国内第一家镇级通用机场,目前已引进30多家通航公司和60多架航空器。依托横店丰富的影视旅游资源,横店开展“空中看横店”等低空游览、直升机进景区等新型游览方式,助力形成“航空+影视+旅游”低空航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影视与航空融合,是实验区积极探索影视文化产业多元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当前,实验区全力引导影视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学、动漫、音乐、游戏、演艺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影视文化+”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从服务、创作、输出等环节入手,做最广的延伸;二是探索‘影视+’旅游、体育、航空、教育等产业的新机遇,做最深的融合。”实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打造国际影视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实验区将持续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影视企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创作生产,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影视精品力作。
在全球数字浪潮下,实验区也将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影视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影视科技实力,加快影视产业工业化进程,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努力抢占影视文化产业全球制高点。
评论列表()